张文静
众所周知,引言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引言想必很多论文作者仅是知其然,而却不知其所以然。也即对于一篇论文为何要写引言,似乎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要知其原因,首先还需知何为引言。引言则是写在书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短文,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目的和经过。通常写在内容前面,也指别人所写的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通过对“引言”的定义介绍,实际上便可挖掘出对于学术论文来说一些重要的信息:主题、范围、经过、目的、作品介绍。通过这几个词,我们便可明确学术论文中引言的作用:介绍论文的主题,澄清写作目的,明晰研究问题,阐述研究思路。而相应的基本的思路框架也便可由此形成:研究背景(引出研究主题),研究重要性(澄清写作目的),文献综述(引出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当然,这是基本的写作框架,其主要内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明晰定义,我们便可知为何要写引言,也即我们需要在深入阅读文章或书籍之前,需了解文章或书籍围绕什么而写、因何目的而写、以何思路撰写、有何评价(大多针对书籍)。知其写作来龙去脉,才便于深入探索。而学术论文中的引言写作目的也是如此,但在引言写作过程中,很多论文作者却是“较好地”贯彻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质上对为何写引言并不十分明确,导致在引言写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背景叙述较多,看了半天迟迟不入“主题”;或者研究背景所占篇幅较大,而对于“研究重要性”却只字不提;新手作者还可能会存在缺少文献综述的情况,即缺少提出研究问题的过程表述。此外还可能会出现一些逻辑上的问题,例如各部分内容之间出现逻辑断层等,这些问题与对“引言”本身的写作框架熟悉度不够,或者整体写作不熟练有关。而下文将介绍几种引言写作的思路,当论文作者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可思考选择适合自己文章的写作思路。
一、常规型思路:四要素齐全
常规型思路即上文所提到的基本写作框架:研究背景、研究重要性、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将文章的研究内容从现实角度和学术角度,将其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都予以说明。从整体思路上来说,这是较为严谨缜密、也是较为常规的一种思路(若在表述逻辑上也没有问题的话)。大多数期刊也对论文作此常规要求。
此文的引文便是按照常规思路进行撰写的,如上文片段所示。首段前两句干净利落地引出了研究主题“养育子女”“社会网络”。巧妙的是,作者通过首段接下来几句的说明,既提到了另一主题“母职惩罚”,还点出了本文研究的现实问题“养育子女让女性在社会网络资源方面遭受‘母职惩罚’”(虽最后一句是以问句呈现,但既然研究此问题,答案本身就是肯定的)。而后便是逻辑衔接较为紧密的文献综述,其中穿插着文献批评,最后推导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这便是常规的引言思路呈现,主要是将现实背景和研究重要性(现实和学术角度)、研究思路说清楚,讲明白即可。而当学术上的重要性即文献综述部分内容较成系统且内容较多时,若仍“待在”引言部分,总有些格格不入,此时,可选择下面这一思路。
二、“跳跃”型思路:文献综述入正文
文献综述入正文,一般情况下则是文献综述内容较为繁多或者想要加以强调之时,可在正文处单独设置文献综述章节来提出研究问题。而引文相应便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则是只写研究背景、研究重要性和研究思路;第二种则是将文献综述的思路整体呈现出来,保持常规型思路中的四要素在形式上的完整。接下来将分别予以介绍。
上文则为第一种形式,将文献综述“送”入正文,引言处仅呈现研究背景、研究重要性和研究思路。由上文也能看到,作者用一长句引出了研究主题“社会化问答社区”。而后,以“然而”作为转折引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合理地说明了本文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上文则是第二种形式,即存有常规型思路的“形”。首段是对研究背景和研究重要性的说明。首句快速引入了研究主题“二语语言学习者身份”。而下文重点把研究主题进行了介绍,即将“二语语言学习者身份建构”的由来加以说明,最后点明了做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还能……”。而到了第二段,实际上作者仅是呈现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侧重点——二语投资理论、二语情境下的移民或留学生等群体,而后便紧跟研究思路的说明。而到了论文的第一章文献回顾部分,作者专门分成了两个小节从二语投资理论和二语情境下的移民或留学生等群体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文献回顾。
三、“直截”型思路:正反观点先行
直截型思路与论文中所涉及到的观点有关。有些论文是对学科领域内的某个观点或某项争议的看法;或者有新的思考,欲提出新的观点。此时在引言部分,则可能会直截了当地呈现所要论证的学界观点或争议点,而后则便于自己提出新的看法。从实质上来说,引言处呈现观点和争议也是文献综述的一种类型。只是此种情况较为突出,也有典型性,可将其单独作为引言的一种思路加以强调。具体的框架可总结为:研究背景、观点介绍、研究思路。
从标题“再思考”可知,该文章针对“清代蒙藏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而针对此类有新思考、新观点的文章引言部分该如何呈现?此文便是一个较好的示例。首先,作者直截了当地通过提出国外学者观点的形式引出了研究主题,即“放大藏传佛教对清朝政治所起的作用”。而后便呈现了两位重要学者的观点。同时,也呈现了我国学者对该观点的“质疑”与纠正。通过正反观点的说明,我们便知围绕学界关于“清代蒙藏关系”的观点以及“西藏佛教世界”共同体的来龙去脉。从而顺畅地引出自己的“新思考”——从新的视角(历史人类学)切入得到新的观点或看法。
四、“深度”型思路:“理论”加持
除了上述思路中引言是否存有文献综述的区别之外,还有一种“深度”型思路,即当论文中有理论视角呈现时,可先在引言处对该理论进行阐释,用以说明该理论解决本文研究问题的适切性。也即,为何独独使用该理论进行阐释?该理论与本文的研究有何契合之处?在引言处就将其说明清楚,读者/审稿人便会从最初就能明确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从而便于深入理解正文的研究过程。该思路的写作框架可概括为:研究背景、研究重要性、研究视角、研究思路。
上文的首段仍然是通过研究背景的描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反贫困”,继而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后,作者想要“剖析治理过程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便提出了“资本”这一重要视角。而为何要从“资本视角”切入,作者呈现了两个原因,并以“因此,从资本视角去剖析中国共产党的贫困治理问题是……的重要线索”提示读者/审稿人“‘我’对理论视角的适切性做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展开全文的分析。
综上,引言的四种思路是较为普通且实用的。若是新手作者,可直接按照常规型思路撰写引言部分,以便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当熟悉了引言基本的写作思路之后,若文献内容过多或者想要加以强调,可使用跳跃型思路,将文献回顾单独呈现在正文中。若是对学界观点或争议有新的想法,也可采用直截型思路使“正反观点”先行。若文中涉及重要理论视角,可采用深度型思路,在引言处先有所说明。论文作者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引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