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是不是那个叫张美丽的女孩子?叫张美丽的女孩子可能不美丽但也可能美丽,名称永远只是一个代号。都有羡慕别个有个好名字的过往吧,忘记吧,事实上最完美的其实就是最初的一个念头,甚至有可能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往往如此,深思熟虑是你以后一生要做的事情,判断总是一瞬间的。爱就爱了恨就恨了,这之后哪怕你再分析再判断再纠结,你也逃不出最初的那个刹那了。
红螺寺就是那个叫张美丽的女孩子,人和名字一样的美。红螺寺,位于怀柔区怀柔镇卢庄村,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由西域高僧佛图澄大师在红螺山创建,最初名为“大明寺”。在明朝正统年间,明英宗赐名“护国资福禅寺”,后因红螺仙女的传说,俗称“红螺寺”,是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其实在北京当地还有更流行的说法:“男雍和,女红螺”。意思是说男子去雍和宫求升官发财最灵,而女子去红螺寺求姻缘孩子非常灵验。这个季节你值得去红螺寺走走转转,得到的会比你期望的多很多。去红螺寺的念头也是突然间出现的,之前的目标锁定在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的名气大很多,选择红螺寺的唯一原因就是正值银杏叶铺天盖地的季节,而红螺寺大殿门口的一公一母两颗古树该是铺天盖地的金黄了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用惊艳两字形容毫不为过。不管多少年后,提起红螺寺,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一抹金黄,充满了画面感,挥之不去。
选择了从观音路上山,这个没有什么判断,个人比较倾向于顺时针方向的路线,逆时针总感觉哪里怪怪的,这一次,又选对了。观音路就是人造的一路观音,看不到什么好的风景,这时候爬山,下山就能看风景了。
通往会乘殿的108台阶,爬完这个台阶离山顶还有300多米,感到有些累了,决定放弃登顶,这个选择被证明也是对的。天气不是很好,在山顶看到的和在山腰看到的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最关键的是我腿软了,累了,不再相信什么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言壮语了。累了就歇歇哈
下山的风景其实很不错的,红色加绿色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下山路很平缓,边走边观景,加上不是很累,所以感觉很好。我想,这时候我和红螺山发生了关系。
弘一法师的题字很多。
舍利塔内的舍利,是清代高僧火际醒祖师遗体火化留下的。
红螺寺三绝之一的“紫藤寄松”。
由一棵平顶松和两棵藤萝构成,每年5月初,藤萝花开,如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花香四溢,形成红螺寺的又一独特景观。
红螺寺三绝之二“御竹林”:这片竹林是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的,康熙皇帝到红螺寺降香时,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并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因此这片竹林被称为“御竹林”。
一堆乌龟,一群锦里,扔了一池子的硬币。这时候才想到,红螺寺,我还没见到红螺寺呢。
看到通往青龙山的山门,心里惦记着红螺寺,只能不想青龙山了。人总得有取舍。
转过这段红墙的时候,我嗅到了古寺的味道,是的目标应该在接近中。穿过小门,红螺寺大殿出现了。
那一抹金黄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我一直想用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感受,但我发现我找不到。那种明黄只属于此时此地此人,不可复制,无法形容。
这便是红螺寺的第三绝,位于大雄宝殿前的“雌雄银杏”,这两棵银杏树龄在1100年以上。
雄树高大粗壮,每年春天开满淡黄色的小花,而雌树秋天结果累累。
这两棵树被形象地称为“夫妻树”,象征着天作之合。
西侧一株较为高大丰茂,为雄树;东侧一株略清瘦,为雌树,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银杏树是雌雄异株树种,结果迟,寿命长,幼树时,分辨它们的雌雄是一个难题。
常有错配的情况出现,比如潭柘寺,两株银杏均有千年树龄,却全是雄树;再比如通州区漷县镇原东大寺里的两株古银杏,三百多树龄,全是雌树。
而红螺寺里的两株,却是名副其实的“夫妻”树。
有句俗语说:“独木难成林”,而红螺寺中的雄银杏树却有“独木成林”之势,因为它从根部长出了十个笔直笔直向上发展的枝干,而且这十个支干又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十个支干和一个主干。
真可谓“天设一对连理枝,地造两树黄金瀑”。
两颗千年古银杏是分公母的,所以说红螺寺求姻缘是最准的,于是选了一片公树叶一片母树叶。
一个小姑娘很好奇地凑上来问我:如何辨别树叶的公母。我说,我不会辨别树叶的公母,但我晓得公树下面这口缸里肯定是公树叶,同理,母树底下那口缸里肯定是目树叶...把个小姑娘听傻了。好有禅意哈。
就像红螺寺里的这一幅联:一即是多多即一,形容这一对千年银杏树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