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媳妇”一词,究竟指的是儿子的妻子,还是自己的妻子,这件事情引起了南北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从各自方言的角度表达观点,也有不少网友以古论今,探寻溯源。事实上,大部分网友,可能从根本上便误解了“媳妇”一词的原本意义,在这里,作者从“媳妇”一词的发展来向大家展示汉字词汇的发展。
当然,“媳妇”的本源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的争议的,本文选取比较被广泛认同的部分展示。
首先总结一下观点:
1、南北方方言均与历史原意有所差异,可以说各取其一。
2、“媳妇”一词实际上是个俗语谦词,在语义与语境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3、“媳”这字实际上在发展的后期与“婿”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使用场景也基本相似。
4、“媳妇”实际上指的应该是家中年轻的新妇,可以是晚辈的妻子,也可以是自己对长辈称呼自己的妻子。
发展历史1:新妇——汉至唐朝
“新妇”一词的由来已久,最早指的是家中新嫁入的女性,可以是儿子的妻子或者晚辈的妻子,也可以是晚辈指自己的妻子。
“儿妻”:新妇被法启尊婆:“枉法严刑知奈何?”(唐《敦煌变文·李陵变文》)
“弟妻”:即所聘者兄见呼为新妇弟见呼为嫂也。(唐·崔令钦《教坊记》)
“妻子”:因回头熟视下官曰:“新妇细见人多矣无如少府公者。”(唐·张文成《游仙窟》)
发展历史2:息妇——晚唐五代至北宋
“息”代替“新”的转换主要有几点:
1、“新妇”一词的词义太过广泛,对于称谓来说较为模糊。
2、“息”字有“子”的含义,可以代指儿子的妻子。
3、唐末至北宋时,汉语从中古音向近古音转变,“息”字与“新”字音相近,从而发生的自然转变。
息妇的另一个来源,来自于“息妻”,这个词是专指儿子妻子的意思。
息妻李乐亲、张赐妃。(东魏《横野将军侯景等造象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编)·东魏》)
虽然息妇的出现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改变“新妇”词义的广泛化,但由于字音的问题,实际上在晚唐到五代的文字与口语中,“息妇”已经完全成为了“新妇”的同义词了。
“儿妻”:乃召子妇诘之,云:“老妪言来日郎君欲就息妇房中宴饮。”(北宋·张师正《括异志·孙翰林》)
“弟妻”:翠莲就道:“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妻子”:今我往生冀州北门内街西磨坊某人媳妇处为女,因得来此。(北宋·张师正《括异志·潘郎中》)
发展历史3:媳妇——南宋至清
“媳”实际上是“息”的变体字,因为女字旁的广泛使用,基本上将原本的“息”字完全替代了。而此时,“媳妇”一词也重新回归了原本“新妇”一词的广泛使用场景,甚至成为了已婚女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媳妇建官人,官人莫是贫女亲?(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张协状元》)
两个媳妇刚走脱,险些儿掩泉波。(金《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
顷之复出,语云:“郎君教我来,老息妇不敢自专。” (北宋·张师正《括异志·孙翰林》)
至此,“媳妇”一词基本上发展完全,代替了“新妇”,成为了指代晚辈妻子,或是妻子的一种谦词。
这在清初名著《红楼梦》中有非常完整的呈现:
第三回: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里指贾珠妻子,明显是妻子的含义,但语境是表示晚辈的妻子。)
第十回: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因为冯紫英我们好,他好容易求了他来了。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文中指儿子贾蓉的妻子,这里明显就直接代指“儿妻”。)
第十五回: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这里泛指已婚妇女。)
第十九回:宝玉听了笑道:“想必他将来有些造化。等我明儿说了给你作媳妇,好不好?”(这里指小厮茗烟的妻子,但这句话非通行本原话。)
第四十四回:在窗户外头听了一听,原来是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这里指的就是下人的妻子。)
第四十七回:贾母道:“他逼着你杀人,你也杀去?如今你也想想,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这里既有妻子的意思,又有已婚妇女的意思。)
总结:
由此可见,“媳妇”一词的含义既不是特指妻子,也不是特指儿子的妻子,而是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多用于口语化的谦词或俗语。
如果指某人的妻子时,需要加上人名、称谓等,如XXX媳妇,XXX的媳妇,孙媳妇,儿媳妇、侄媳妇。
如果指儿子的妻子时,需要特定语境,比如长辈表达:我家媳妇,家里媳妇等。
南北方在“媳妇”一词的使用上多有谬误。
南方许多地方将这词变成了专属称谓,丢失了“妻子”的含义,在表达XXX媳妇的时候,会产生是XXX儿子的妻子,还是XXX妻子的误会。
北方则忽略了这词的语义语境,忽略了这个词在长幼尊卑中的用法,忽略了定语,完全成为了妻子的代名词。
事实上,通俗的理解,“媳”与“婿”的关系是非常相近的,这也能帮我们理解“媳”真正的用途。
“婿”字既可以表示女儿的丈夫,如“女婿”;也可以表示自己的丈夫,如“夫婿”。这些用法中,通常都要加上一个表达关系的定语,表达的就是丈夫的含义。
但当他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时,就会成为特指女婿的一个谦词,如晚辈对长辈自称,亦或是长辈谦称家中女婿用的:“小婿”。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