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清朝奇案破案大全(清末著名的四起大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3 08:38:47    


清末发生了许多重大案件,这些案件的案情都非常复杂,过程曲折,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出人意料的情况,一直为世人所争论。其中,刺马案被认为是最为轰动的案件,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另外影响比较大的案件还有平度血案、顺天盟劫案和淮安“二难”案。

这些案件对清朝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一、张文祥刺杀马新贻案

刺马案发生在同治、光绪之交,涉及到当时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的事件。据说马新贻被刺杀的原因与曾国藩的部下试图谋取帝位有关。然而,关于这个案件的具体细节和真相,至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猜测。

刺马案

张文祥刺杀马新贻案发生于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督署重地被张文祥刺杀,手段极为残忍,据说没人能从正面将马新贻抱起。案件发生后,各种“刺马案”戏文上演,甚至出现了一些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文祥立碑等等。这起案件被认为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马新贻的官运是通过假报军功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本是个败军之将,后来被俘后与“匪首”义结金兰,导演了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拜把兄弟们原以为可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兄弟妻室,又诱杀了兄弟。张文祥因偶然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出刺马的大案来。

二、平度血案

清末平度血案发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山东省平度县一起因官绅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同治皇帝

当时,平度县的知县王用霖在处理一宗词讼时,偏听偏信,错判了案件,导致被告方无法接受判决,聚集群众,引发了暴力冲突。事件从最初的小规模斗殴逐渐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参与人数众多,最终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事件的起因是原被告双方在诉讼中寻求王用霖的庇护和支持,但王用霖没有公正处理案件,导致被告方无法接受判决。被告方聚集了数百人,试图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虽然当地官员采取了紧急措施,试图平息冲突,但局面已经失控。

最终,这场冲突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其中,死者包括被告方和原告方的群众,以及一些试图阻止冲突的老人和妇女。此外,当地的一些房屋和商铺也遭到了破坏和抢劫。

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认为王用霖处理案件不公是导致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地方官绅勾结是导致事件恶化的重要因素。

平度血案是清朝末期一起重要的群体性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众的反抗情绪。该事件对于研究清朝末期社会变革和官场腐败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三、顺天盟劫案

清末顺天盟劫案发生于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1874年9月23日),是一起因清朝刑律苛刻、官吏贪污、民不聊生而导致的社会群体性事件。

当时,北京东四牌楼大兴轩布庄被一伙盗贼突袭,由于店主报官不急,反而激起民众的不满,随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


盗贼抢劫布庄后,试图逃跑,被官兵追捕,被捕者被处以残酷的电刑和吊打,导致民众对官府的不满加剧。

布庄的店主和官兵被指控贪污受贿、草菅人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谴责。

一些民间秘密团体如顺天盟、三合会等趁机作乱,聚集数万人冲击官府和富商之家,要求清朝政府废除苛政、官吏要清正廉洁。

虽然一些清朝官员试图平息事态,但由于社会矛盾根深蒂固,效果不明显。

后来,清朝政府调集大军镇压,顺天盟劫案最终被平息,但给清朝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暴露了清朝政府在治理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等政治事件埋下了伏笔。

四、淮南“二难”案

清末淮南“二难”案发生在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873年12月13日),是发生在江苏淮安府属之盐城县的一起因卤莽结伙往救被清军追拿的盐船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当时,一十八伙盐船在王家港被南坝营官兵追拿,这些盐船上的卤莽人见状后,自恃卤莽结伙往救而被清军打散,由于官方追拿,卤莽人又劫持了知县何某,最终导致数十人死亡的惨案。

而后续事件的真正起因是原被告双方在诉讼中寻求官府庇护和支持,但官府没有公正处理案件,导致被告方无法接受判决。被告方聚集了数百人,试图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虽然当地官员采取了紧急措施,试图平息冲突,但局面已经失控。

最终,这场冲突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其中,死者包括被告方和原告方的很多群众,以及一些试图阻止冲突的老人和妇女。此外,在混乱中,当地的一些房屋和商铺也遭到了破坏和抢劫。

结语:淮南“二难”案、平度血案和顺天盟劫案都是清末影响很大的群体性事件,它们让清末官场的丑态,以及政府的软弱无能充分暴露在了世人面前,让清政府进一步失去了民心。

相关文章